九叠篆作品 | 九叠篆知识 | 加入收藏 九叠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九叠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九叠篆转换器

当前位置:九叠篆网 > 九叠篆作品 >

民国重庆石柱金音石砚,竟刻有崇祯皇帝御题诗和女将秦良玉的印文

时间:2023-08-07 16:27:18 编辑:九叠君 来源:九叠篆网

收藏有故事,藏品活起来。笔者收藏了一方民国时期重庆石柱金音石砚台,长方形,为金音石制,连盖,盖下方竟刻有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给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的御题诗:“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铭文落款为:“渊祥学兄雅玩,李仲华敬赠,于石砫军次,三七、五、(民国37年5月,即1948年5月)”。

太保金音石砚

盖上方斜刻长方九叠篆“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文为纹饰。

刻有“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

首先,介绍一下金音石砚。金音石,原名金云音石,出产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凤凰乡砚台湾,是土家族寨独一无二的一种岩石。其石坚如金刚,用手敲击时会发出铿锵之声,因此而得其名。金音石砚是巴渝三大名砚之一,历时数百年来已经越来越少,能留存至今的佳品已很鲜见。传说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经流放夜郎时,来到石柱万安山隐居,发现“金音石”砚,十分珍爱,常伴他吟诗作赋左右,待离开时还随身带上数块作为留念。李白赞之曰“黑中性且温,墨到诗便成”,即一呵气可研墨书写,且不伤笔毫,陈墨使用多日也不会干涸,真乃文房之珍器。除开传说,明代以前,金音石砚并没见于典籍文献,直到明末才因秦良玉而名扬天下。传说明朝石柱女将军秦良玉有随身二宝:武有白杆枪,文有金音砚。秦良玉草檄(即撰写官方文书)用的就是金音石砚。

金音砚常铭刻有秦良玉所用“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纹,因此,以“太保金音砚”作称号。现代文史学家郭沫若咏秦良玉诗:“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并注:“石柱有金音石,可作砚”。近些年来已被海内外不少艺术家所珍视,尤其是一些境外知名人士常往返于大陆秘密访寻“金音石”砚的踪迹,若得佳石一二,皆爱不释手。

女将秦良玉塑像

其次,崇祯皇帝为何亲笔为女将秦良玉题诗?秦良玉(1584—1648年)乃忠州(今忠县)人,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妻。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秦良玉于是代领马千乘的职位。所领部队号“白杆兵”。曾参加镇压杨应龙、奢崇明土司叛乱,抗击张献忠入川。后接受南明封号抗清。因讨奢崇明有功,授都督佥事,后任总兵官,南平蜀乱,北抗清兵。因功高德重赐诰命夫人,加太子太保,封忠贞侯。太子太保为东宫官职,一般来说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秦良玉因为战功赫赫,曾经被明朝崇祯皇帝加封都督同知(正一品武将),后南明隆武政权成立后,考虑到秦帅的功勋、威望以及忠贞,并想派遣其军队白杆兵参加抗清斗争,于是派遣使者前往石柱加封秦良玉太子太保、忠贞侯,并赐“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

崇祯帝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二年,此时的秦良玉已经四十岁了,然而时间并未改变这位女将。同年,满清铁骑劫掠中原,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京都危急。在当时天下已经大乱,各路军队都观望不前,只有秦良玉从四川星夜奔驰,驰援京师。北京围解之后,崇祯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此诗文释义:崇祯赞美秦良玉的军事能才干,说她掌握了当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八阵图的要旨,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实战中,屡战屡胜。作为女性执掌兵权,身着女装却握有将军指挥军队的符印。她主动请缨,北上勤王,愿意承受为国家、民族大义牺牲一切的责任和下定这一决心。将军为什么一定要男人呢?女人也可以做将军的。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秦良玉画像

观崇祯皇帝有生之年,享国日浅,遭逢多难,很少有闲情逸志吟诗作赋,除赠秦良玉诗外,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诗传世。迢迢西南边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皇帝面见赐诗,秦良玉当属古往今来第一人。虽然明末时期天下已然大乱,甚至明廷已经覆灭,秦良玉也一直没有放弃对明廷的忠诚,直到身死,她也没有让张献忠、罗汝才等人越过雷池一步。秦良玉死后,被南明朝廷追封为:忠贞侯。纵观千年,历史上能够被君王亲自题诗、能够被列入将相列传中、能够被朝廷封侯的女性,恐怕唯有秦良玉一人。

秦良玉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

再次,九叠篆“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文的来历。秦良玉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是明朝末期铜印,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南明时期,明绍宗(隆武帝)朱聿键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侯时所赐印符。整个印宽6.4厘米,长11厘米,连柄高9.5厘米。印为长方形,印面宽边,九叠篆书朱文“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八字,边款为“隆武二年八月,天字七十三号礼部造”。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与被存于大都督府内的秦良玉战袍、象牙朝笏、佩刀等均一度遗失,后来被有识之士赎回。

最后,铭文落款为:“渊祥学兄雅玩,李仲华敬赠,于石砫军次,三七、五、(民国37年5月,即1948年5月)”其中,渊祥此人不可考。李仲华,辽宁台安人,1904年生。幼年,受私塾教育,后考入辽宁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后考入私立山东齐鲁大学,毕业后赴辽宁任省立第一师范及师范专科学校英文教员。“九一八”事变后离校入关,在北平与梅公任等创设私立知行中学。抗日战争爆发,任中国国民党东北党务办事处执行委员,潜返东北匿居哈尔滨指导敌后工作。1941年赴重庆,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专门委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派为国民党辽宁省党部委员兼书记长,代行主任委员职务。1946年,选为辽宁省副议长、议长。1947年,选为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11月,离沈阳去台湾。1949年,应阎锡山聘赴重庆,任行政院总体战执行委员,不久,又由重庆去台湾,在台中市私立中国医药学院、台北市私立铭传女子商业专科学校任教。任“国民大会”代表。着有《英文法释例》、《社会学纲要》(与人合编)。

石柱与石砫的关系。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石砫县,隶川东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隶四川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酉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隶四川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万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正式成立石砫县人民政府,隶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1952年,隶四川省涪陵专区。1959年,改为石柱县。军次:临时驻扎和住宿。

综上,这是一方民国末期、解放前夕重庆石柱金音石砚台,国民党官员李仲华赠送给“渊祥”学兄的文房佳品。

Copyright:2022-2023 九叠篆转换器 www.71312.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