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叠篆作品 | 九叠篆知识 | 加入收藏 九叠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九叠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九叠篆转换器

当前位置:九叠篆网 > 九叠篆作品 >

李刚篆刻作品欣赏

时间:2023-08-07 15:29:30 编辑:九叠君 来源:九叠篆网

艺术简介

李刚,号耕石堂主,又署犊乾城刀客,河北行唐县人。1978年生于山西阳泉,民盟盟员,政协阳泉市城区第八届、第九届委员。多涉猎文学、摄影、书法、楹联等艺术领域,系阳泉市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

其自书途入篆境,初痴不能拔,曾月临古印百方。耕石堂所制之印,纳秦筋藏汉骨,灵动、古拙之气并存。其善于将多种艺术元素植入于篆刻的精髓之中,以刀法、字法为基本手段,不拘一格,多方位打造印章的无限意趣。作品多大胆打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不拘一格,开张险峻,在方寸之间追求富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冲击力。2015年末,完成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创作,全套组印260字,53枚印,印度红花石凿刻,作品囊括秦印、汉印、封泥印、流派印、鸟虫篆、九叠篆等风格,是耕石堂制印的一个里程碑。近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鸟虫篆和佛肖形的研习上,创作了一批耳目一新的篆刻作品。

作品欣赏

作品点评

妙在齐与不齐之间

——读李刚印

吾人观察世界概言之曰天文地理,仰观而见天有文,俯察而知地有理,所得思想曰天圆地方。上古之人,与地关系较与天关系更显重要,故而地理实则人文地理,谈地必有人。包括人类的活动和人类的思想,所以地方也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思想。所谓地方包含着人类对于广大地域的移动的认识,广大地域既无确切边界也无确切形状,人们感知的表象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方的概念,而是一个混沌参差不齐的外形。但是这个参差的外形在人们的认识中,总是要想方设法让他齐整。清代学者胡渭将其概括为“计里以方”。于是有二绳、四方、四隅、五位、八方、九宫等概念和思想将不整齐的事物规划到一个整齐的思想体系当中去,形成了一套认识世界的思想体系尤其是五行的思想。

吾人文字肇于象形。所谓象形,取意象形也,进而滋生无以数计的文字。汉代学者有所谓六书,后世有所谓三书说四书说,大大推进了对文字演进的认识。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实施“书同文”的政策,可以作为大体的分界点,此前以篆文为主文字讲求篆引以曲线为构字主要要素,初文或者字源之间根据需要进行有规律的组合,西周后期形声字成为主要的造字法,大大丰富了汉字的数量,由于组合关系篆文在形态参差错落的特征。但由于他组合的灵活性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通过恰当的变形变位,又感觉出浑然统一的效果。从大量的铭文古玺我们都能体会出参差完整的对立统一,可谓齐中有不齐,不齐中有齐。隶变起于秦国,秦统一后隶书成为和小篆并行的书体,隶变最重要的成果是使文字呈现整饬化,尤其八分书主要构字结构为横平竖直,頗与地方的思想相合为这种方化的思想,其实还影响了篆字的使用,汉代印章的缪篆暗含此理。汉代文字讲求横平竖直的排叠,其思想和手法影响深远。文字变化徘徊于参差与方正之间,或者通俗的讲齐与不齐之间相互渗透。文字之理頗与天圆地方之理相吻合,书法和印章是汉字的艺术,其内在机理其实不出方圆曲折四字,其差异不过在时代性个性以及手法的高下之间。

吾友李刚明于天地之巧思,深窥文字之妙变,精研古玺汉印,善假流派印之发明。存乎心间之妙有常常迹化于印石之间。

吾与李刚相识于十余年前,頗知李刚重友情,后见李刚有学识,数年前知其制印有年。钟情于古玺,尤爱古玺之典雅华滋;又于汉印爱不释手,汉印之大巧若拙令其不可思议;流派印之中最喜吴昌硕与黄牧甫,无论吴昌硕苍茫寓静于动,亦或黄牧甫大雅寓动与静,学而时习之欲罢不能。虽然古语云少则得,但是艺术怎一个贪字了得,艺术唯一贪才能不断精进。早听闻李刚印有所规模,近日得见其新拓,真印证三日不見之语。

制印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但更是一门体悟的艺术,李刚刀法多取黄牧甫,平中有起伏、行见有停顿,既富韵味,又有力度。同时在经意与不经意间略见刀痕,颇具时代性。如朱文印“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白文印“色不异空”等皆可见劲道。

李刚印用心处更在章法上,既讲求因形造势,又讲求无意于佳乃佳。古玺朱文“不垢不净”以曲线构筑印面,通过线与线的呼应使得印面完整统一,而且配合以若干直线以破单一,此印“不”字重复,以文字的异形避免了单一,而显得丰富,大块的白,更显出无中生有之道。此印足可见李刚的造势能力和对古代哲理精妙的艺术阐释。白文印“依般若波罗密多故”依托汉白文印,巧妙造白,有无相生;在横平竖直的背景下,纵横捭阖,稳定性与变化性,丰富性浑然一体。简单与深刻不可用道里计。

古往今来,读书为艺多为稻粱谋,而李刚制印纯粹为己而为,印意足则心满,在此泥沙俱下之时难能可贵,深望李刚爱惜时光,不断进取,与昔时俊才看齐,跻身一流。

(作者:赵子牧,著名书法理论、评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大学艺术系书法专业客座教师。)

《心经》册页

Copyright:2022-2023 九叠篆转换器 www.71312.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