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叠篆作品 | 九叠篆知识 | 加入收藏 九叠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九叠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九叠篆转换器

当前位置:九叠篆网 > 九叠篆作品 >

千回百转,庄重典雅,这枚百家姓尚方大篆别错过

时间:2023-08-07 14:28:58 编辑:九叠君 来源:九叠篆网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都以姓氏作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从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骄傲的冠以父母的姓氏,成为家族的一份子。进入社会,姓成为社会成员称呼的一部分,老张啊,老李啊,都是分外亲近的称呼,可以说,在熟人圈儿中,姓就代表了你。

在书法篆刻中,一枚姓氏章其实也有着相同的作用。

姓印、姓名印、名印、字印都是作者的署名印。有什么用呢?就是标记创作者是谁。例如徐悲鸿先生的《神骏图》,落款“悲鸿”二字,落章是一枚朱文“徐”,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意境。

《神骏图》一枚落款章?一枚压角章

而对于署名章,我们见惯了汉印的平正端庄,先秦古玺印的自然天真,明清流派印的文人书卷个性,这一次,整点不一样的,尝试一下“九叠篆”。

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尚方大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

谈到“九叠篆”,就还得讲篆刻史。

在印章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秦汉——魏晋),大部分的印章都是“皆用白文,大不过寸许”,也就是说,官印都是3.3厘米左右的白文印,主要原因是纸张的应用还没有全面普及,白文印盖在其他材料上远比朱文印显眼。

东汉官印

大概到了南北朝时期,印章开始变大,印文开始变成朱文。原因有二:一是纸张大面积应用,朱文印盖在纸张上,比白文印更清晰明朗;二是原来的一寸以内的尺寸满足不了官家威严的需要,需要较大一点的印面。

后来,杨坚称帝,建立隋朝,隋政府开始大规模使用朱文印,“九叠篆”开始慢慢生长了。

在较大的印面之上,有些文字原来字形不能填满的地方,制印人又对笔画进行了延长、弯曲,把空白的地方都用线条有规律地填满。如上面”平定县印“中的“印”字,本来笔画没有那么多,但因为朱文大印,地方大,空白多,空着又不好看,于是,有了这个解决办法。

更厉害的是皇帝也用这样的印章,我们看宣和七玺里有一方这样的印——“内府图书之印”,印里的“之”字十三叠、“印”字九叠,任一个字都叠了又叠,有的超过九叠,有的不足九叠,这就是我们说的“九叠篆”印章的发源。

“九”叠的意思,并不是严格的九叠,也可能是五、六、七、八、十叠、十多叠不等,而九是个位数里的最大数,因此,以“九”代称“叠”得多。

宋政权时,还有辽、金、西夏等国,或多或少都跟宋政权有交集,于是,印章制度也大致相仿,比如辽国的“启圣军节度使之印”。

九叠篆的庄重大气成为“国朝官印”首选印式,布白整齐大方,篆法流畅秀丽,纯熟自然,典雅庄重,在宋代非常流行。

有意思的是,《百家姓》也成文于北宋。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姓氏源远,百家入印。

我们特地推出【百家姓·尚方大篆】,这一次“百家姓”与“九叠篆”相遇。小小一枚便于携带,同时不失九叠篆的典雅庄重,赠礼、自用皆宜。

关于印材

印石选用的是1.5方的赤金石。

审美是件很主观的事情,印章皆为实品拍摄,每方印都有它独特的美,纹路不同或几颗小黑点、小裂纹等均不影响使用。正如同,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但一定是独特且有魅力的,请欣赏那个最独特的自己。

关于活动

新品首发,两枚九折。

Copyright:2022-2023 九叠篆转换器 www.71312.cn All rights reserved.